目前分類:●環保集錦 (236)
- Dec 06 Mon 2010 15:00
台灣最後海岸將消失? 網路連署籲政府留生路
- Nov 29 Mon 2010 15:29
環署推出「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」
環保署於2006年率先提出開發中國家第一個「溫室氣體減量法(草案)」,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中。該法案將是我國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法制基礎。另於2007年7月啟動「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」,規劃在三年內掌握八成能源及產業部門的排放量,目前正在評估實施先期減量的配套措施,並對大型投資案進行環評管控,期能建立符合國際潮流的自願減量機制,促使產業及早投入減碳行列。此外,政府未來將活用市場經濟工具,規劃綠色稅制、增加財稅誘因,逐步建構與國際接軌之碳市場機制。環保署於2006年率先提出開發中國家第一個「溫室氣體減量法(草案)」,目前正在立法院審議中。該法案將是我國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法制基礎。另於2007年7月啟動「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」,規劃在三年內掌握八成能源及產業部門的排放量,目前正在評估實施先期減量的配套措施,並對大型投資案進行環評管控,期能建立符合國際潮流的自願減量機制,促使產業及早投入減碳行列。此外,政府未來將活用市場經濟工具,規劃綠色稅制、增加財稅誘因,逐步建構與國際接軌之碳市場機制。
- Nov 26 Fri 2010 10:57
省水36計-請注意看第三點
「節流」可分為兩方面來說:一是「減少使用」;一是「再利用」。減少使用是指藉由改變用水方式或習慣,減少用水的次數或用水的數量。例如:減少洗車的次數或改用噴霧方式的水龍頭,避免洗車時水不停地流失。再利用則是指有計畫的將使用過的水,加以儲存或簡易處理後再度使用。例如:洗菜後的水可以用來沖馬桶或拖地板,或是有計畫的儲存雨水用來澆花等。
- Nov 25 Thu 2010 14:06
永續林業-FSC認證機制與生物多樣性
肯亞的木雕產業每年有超過1億的產值,包括6萬個木雕師(wood carver)與他們的合作員,然而,這卻造成非洲黑檀木(ebony, Diospyros ebenum)和muhuhu(Brachylaena huillensis)族群數量的快速減少。
土壤協會--木材標誌(Woodmark)作為FSC的第三方認證組織,是肯亞第一個 FSC認證組織,並協助當地相關產業的FSC認證;其中,肯亞海岸農林業組織會員更在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(WWF)東非區域辦公室的鼓勵下進行一項,對瀕臨滅絕樹木物種的保育計畫,是FSC政策在低度開發森林與組織認證(SLIMF)中影響最大的實例之一。
- Nov 19 Fri 2010 13:34
申請太踴躍!省水器材補助經費超出預算 水利署憂喜參半
為鼓勵民眾節約用水,以及採用省水標章產品,經濟部水利署6月10日開辦「補助民眾購置省水標章產品計畫」,由於民眾申辦情況太踴躍,雖然已提前在11月12日截止,但補助金額仍超出原有規劃的5億元預算,讓水利署憂喜參半,一方面高興民眾積極配合使用省水器材,另一方面也得緊急籌措超出預算的經費。
- Nov 01 Mon 2010 13:07
[環境保護] 環保概念
人類社會在極度使用自然資源、發展經濟後,深感生態環境破壞對人類生存的影響力,於是環保意識以及生態保育觀念興起。自然資源的快速耗竭,已遠超過其再生回復的能力,環境保育已是二十一世紀刻不容緩的使命。世界各國的人民,已深切體認到環保的重要,紛紛投注心力在環保組織的成立、環保法規的制訂,並透過國際貿易制裁的手段,以期遏止生態繼續被破壞。台灣繼創造出經濟奇蹟之後,要在國際間取得競爭優勢、一席生存之地,已不單單僅是強化企業經營利基,而是要著重生態保育的工作,將環保深植在每個企業、每個人民的心中,使其成為企業及國家的競爭力。
- Nov 01 Mon 2010 13:06
[環境保護] 環保五化
1990年的一場演講中,證嚴上人請大家用鼓掌的雙手,投入推動做環保。許多人的身體力行,致力宣導,迄今已受社會肯定,「環保」可說已經是一種全民化的運動。2005年6月3日,上人在靜思精舍志工早會時開示,更進一步呼籲慈濟人推動「環保五化」即是──環保年輕化、環保生活化、環保知識化、環保家庭化、環保心靈化。
一、環保年輕化:
- Nov 01 Mon 2010 13:04
[環境保護] 溫室效應
何謂‘溫室效應’
- Nov 01 Mon 2010 13:02
[環境保護] 全球暖化
全球暖化效應對於環境以及人類的生活影響深遠,它首要表現為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,並且引發一系列次級效果,例如海平面上升、農業分佈的改變、惡劣氣候的增加以及熱帶疾病疫情的擴大。這種效應已經能夠在某些例子中觀察到,雖然目前還很難將這些特定的現象歸因於全球暖化。
這些影響的程度及其可能性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政治議題,並且在細節上仍然是不確定的科學問題。2007年,IPCC的報告包括了預計效應的總結以及目前認知水平的匯總。
- Nov 01 Mon 2010 13:01
[環境保護] 創意設計
設計師 Andrew Kim 利用蔗糖副產品轉化的聚酯塑膠作為容器材料,是百分之百可以回收的概念產品。
全新的方形瓶身減少運輸成本,每個貨櫃可以增加約 4000 瓶的運載量。
瓶蓋比原來縮小了 25% ,也減少了 27% 的碳足跡。
- Nov 01 Mon 2010 12:48
[環境保護] 超抽地下水
- Nov 01 Mon 2010 12:46
[環境保護] 碳足跡
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 是指每個人、每個家庭或每家公司日常釋放的溫室氣體數量 (以二氧化碳即CO2的影響為單位),用以衡量人類活動對環境的 影響。
碳足跡(Carbon Footprint)可被定義為與一項勞動(Activity)以及產品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所直接與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。
- Nov 01 Mon 2010 12:45
[環境保護] 全球暖化
- Nov 01 Mon 2010 12:43
[環境保護] 世界地球日
台糖指出,1988年至今,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成長就未曾減緩,根據統計,199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約1.13億噸,到了2005年,排放量已高達約2.6億噸,佔世界的1%(居全球第22名),而我國人口僅佔世界0.3%,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謂相對偏高,最近的統計更顯示,台灣每人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12公噸,是全球平均值的3倍。
台糖自2002年起開始在台糖土地造林,其林木面積已逾9200公頃,約有354個台北大安森林公園之多,依科學統計,1公頃林地1年約可促進36公噸二氧化碳的轉化,換算下來,台糖已為台灣每年預存了331,200公噸二氧化碳的轉化,而台糖的造林將會持續不斷,目標將朝向西元2012年的15000公頃。
- Nov 01 Mon 2010 12:42
[環境保護] 全球暖化
- Nov 01 Mon 2010 12:40
[環境保護] 二氧化碳排放